感悟 第2页
改变: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
关于舒适区边缘的理解,网络上有些图片用来形象的表示
大致分为三个部分,由内到外
- 舒适区
- 学习区/拉伸区
- 恐慌区/冒险区/困难区
命名虽有些差异,但是所要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。
(本文为了统一口径,方便阅读,在此约定一下:1、舒适区;2、拉伸区;3、困难区)
舒适区
舒适区,我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,都认识这个区域,本能脑和情绪脑天生喜欢的一个区域,(关于本能脑,情绪脑,理智脑,参见上一篇文章),这是一个可以让你舒服,让你“爽”的一个区域,这里可以生产创造快乐,最简单直接的快乐,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快乐,一种“低级”的、原始的享受。
拉伸区
拉伸区在舒适区和恐慌区的中间部位,是一个过渡区域,不是特别的舒服,也不会特别的困难,我们喜欢树立一个伟大目标,这个大目标很难很远,处在困难区的位置,然后将这个大而远的目标拆分成多个小目标,这个小目标相对于大目标更容易实现,这些小目标就在拉伸区。
困难区
在舒适区里直视困难区,会引起恐慌、受挫,继而又会引发逃避。
我们平时说的“跳出舒适区”,这句话现在看来似乎并不严谨,如果从舒适区突然跳到了困难区,就会这样👇👇👇
如果成功是可以量化的,我们举一个这样的例子,你是一个看重自己成功值的人,你身边的同龄人的成功值是你的100倍,你们有着相同的出身,类似的经历,反观自己,一定会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,100倍的成功值在你的困难区里,这个数值并不是一蹴而就的,这时候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。
知道怎么做是对的,就是不想做
学习
有人每年会阅读几百本书,甚至更多;有人会购买很多课程,涉及方方面面;他们想做的事情就一个——学习,不停的学习,学习这件事当然是值得肯定的,但是只是学习就一定能达到成长的目标吗?学习量决定了我们的认知范围,学习增加了我们的知识储备,但是对于核心目标收效甚微。学习是第一步,从我们出生那天起,我们就在不断的学习。
思考
有人说,“快读书,慢思考”,读书和学习一定是好事,但应该留下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,消化书中的观点,或者和朋友一起讨论。思考的范围不一定局限在书本上面,生活中有更多的事情值得我们思考。佛家所说的“禅定”,就是思考的过程。
行动
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学习,我们又用了大部分时间去思考,是时候行动起来了,如果不采取行动,学习和思考又有什么意义呢?前期的学习和思考就是为了现在行动。
改变
在行动过程中,目标可能会有偏差,在行动中学习,在思考后行动,在行动中继续学习,不断循环往复,改变,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,不断微调偏离的目标。
学习,思考,行动,改变。需求量逐渐减小,重要性逐渐增加。
所说的这一切,都有个前提——经常游走在舒适区边缘。
本文感悟来自《认知觉醒》
理性与感性
经常有人用理性和感性去评价一个人。那理性和感性有什么区别呢?知乎上有回答。我选取了两个答案。
回答一:数学家和诗人的区别。
这个回答并没有直接回答理性与感性的区别,但是我们却能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很直观的发现二者的区别,数学家是严谨的,理性的,诗人是浪漫的,感性的。
回答二:感性以好恶决定利害,理性以利害决定好恶——没有经过理性分析,就直接判定好恶,其实是非常鲁莽的行为,所以感性思维只能拿去编故事,理性思维才能用来指导实践。
这是个高赞回答,不过这个回答有些“感性”,通过好恶(感性)来判定利害,未必是鲁莽的,也未必是错误的,感性不仅可以编故事,感性也可以创造故事,理性思维可以指导实践,感性思维也可以,同时理性的选择未必是正确的。
说到理性和感性,得先从人的大脑🧠进化说起。
人的大脑分三层,按照进化的顺序
1.本能脑
2.情绪脑
3.理智脑
本能脑
本能脑源于爬行动物时代(鳄鱼🐊,蜥蜴🦎,蛇🐍),负责本能,饿了要吃,渴了要喝,遇到危险要么逃跑,要么战斗,没有情感,没有理智,所有的行为完全出自本能反应。如果把本能脑比作一个人,那么这个人是没有人性的,就像影视剧里说的——畜生。
情绪脑
情绪脑源于哺乳动物时代(猫🐱,狗🐶),负责情绪。和情绪关联的,一定是比本能脑的“畜生”高级一些了。情绪脑,有了喜怒哀乐,懂得保护幼崽,保护食物,会产生情感,比如我们家里的宠物大多是猫和狗,他们能识别环境和主人,并产生依赖。
理智脑
理智脑源于灵长动物时代,负责认知,也就是我们人类独有的,也是区别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关键部分。
理智脑的控制能力很弱,起主导作用的是本能脑和情绪脑。
23:00,困了,要睡觉,这是本能脑在工作;
已经很晚了,到了睡觉的时间,应该睡觉,这是理智脑在工作;
躺在床上想看手机,从中寻找快乐,这是情绪脑在工作;
02:00,还没有睡觉,情绪脑打败了理智脑,
03:00,睡着了,本能脑发挥作用了。
饿了,要吃饭,这是本能脑,
在减肥,要少吃油腻,这是理智脑,
诱人的火锅,不吃可惜,今朝有酒今朝醉,这是情绪脑,
大脑的三个部分缺一不可,他们配合工作,达成了这样的结果,但是很明显,更多的时候是理智脑会失败,因为理智脑年轻,运行速度慢。
这个三层大脑中,他们的进化时间如下
本能脑:约3.6亿年前;
情绪脑:约2亿年前;
理智脑:约250万年前;
理智脑是最年轻的。
他们的运行速度:
本能脑和情绪脑:11000000次/秒(一千一百万次/秒);
理智脑:40次/秒
理智脑反应速度是最慢的。
理性主要由理智脑控制,感性主要有本能脑和情绪脑控制,感性和理性缺一不可。
理智更像是一个发号施令的年轻领导,但是感性这个老员工经常不受控制。他们经常博弈,互有胜负。
感性和理性构成了我们的生活,理性的生,感性的活。
我感性的写,您理性的读。
本文感悟来自《认知觉醒》大脑:重新认识你自己
坚持并不难
翻看了一本书,刚刚读完了前言,我就停止继续阅读,这是一碗香喷喷的鸡汤,鸡汤现在好像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褒义词,但是这本书的前言很实用,至少我和作者在一些观点上产生了共鸣。
放下书,急于写下这段感想。
作者对这个本书有一个基本定位——适合所有希望成长的人阅读。前言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,“想要变好但只知道靠毅力苦苦支撑的人”。
一次的坚持敌的过千万次的一时兴起。
坚持是一种人生态度。
有些人想在写作这条路上有所成就,有所收获,有所成长,每天都在写文章;
有些人为了健康,为了减肥,每天都在健身;
有些学生为了应对考试,每天都在学习;
然而其中很多人是为了坚持而坚持,靠着自己苟延残喘的毅力苦苦坚持着,
从他们身上,总能闻到煎熬的气味。这种坚持又能持续多久呢?
我们选择了坚持,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希望成长的心。
很多人都认为续坚持只是形成习惯的一个过渡期,挺过去就会柳暗花明。但事实证明大部分人都“死”在了这个黑暗的过渡期。想在“坚持”的这条路上走的更高更远,我们必须要总结归纳一些技巧,寻找一些“捷径”。
靠毅力坚持
不可否认,靠毅力是可以实现坚持到底的,但是单纯的靠毅力坚持也是痛苦的。黄蘖禅师说过:不经一翻彻骨寒,怎得梅花扑鼻香。时间久了,我们会情不自禁的产生抵触情绪,这对我们的意志力是个巨大的考验。
不忘初心不留遗憾
当我们想要放弃时,不妨找个地方坐下来,一定要找个安静的舒服的地方,这有助于专注思考,回想一下当初下定决心的场景,是否历历在目呢?
当时下决心的初衷,是否记忆犹新呢?
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:
- 放弃的原因是什么?
- 当时下定决心的初衷是什么?
- 和初衷是否违背吗?
- 继续坚持会收获什么?
- 放弃会损失什么?
- 将来会后悔吗?
如果条件允许,画一个思维导图,一切都会明了。
认真回答了以上几个问题,不论选择继续坚持还是放弃,我相信,在将来都不会有遗憾。
寻找动力源
坚持这条路并不好走,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动力来支撑自己持续前进。
坚持的路上绝对不孤单,寻找那些同道中人,保持沟通交流,相互帮助,相互鼓励。
坚持的终点或许很遥远很困难,设定一些小目标,实现起来难度不大,小目标更灵活,及时反馈。
例如坚持减肥,每个星期体重要减少多少
坚持写作的可以,每个星期阅读量要增加多少,字数要增加多少,等等。
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坚持下去的动力源,可以源源不断的给我你输送动力。
其实坚持并没有那么难,何必要单纯的靠毅力去坚持呢?坚持不下去,想要放弃的时候,静下心来自我反省。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动力源,让自己走的更远更久。
我的小学班主任
刚刚看到swan说,关于感谢信,
想感谢的人不想写,比较排斥;
不想感谢的人又写不出来,没有值得感谢的点;
感谢信在以前很流行,现如今,一顿酒就可以表达感谢,并戴上一顶帽子–答谢宴,左边答谢,右边收红包。这很世俗,但却必不可少。
昨天是教师节,是莘莘学子表达感谢的节日,感谢教师们过去的谆谆教诲,感谢现在的循循善诱,感谢将来的春风化雨,广大人民教师们手捧鲜花,办公室里芳香四溢,花香透过窗户,飘到操场上,教室里,飘向大街小巷,千家万户。
同学们很开心,这是他们输出感谢的节日。
教师们很开心,这是他们收获荣耀的节日。
鲜花与美酒或可以表达感谢,对于感激就显得相形见绌了。
我有意避开教师节这样的一个节日,我写下这篇文章,以表达我对小学班主任的感激之情。她是一个豪爽而又漂亮的标准版东北女人。
当年在我们的认知里并没有班主任的概念,班主任负责教这个班的数学和语文两门课程,二年级的时候,校长在我们班里为她做了一个简短的介绍:“这是你们班的新老师,大家鼓掌欢迎”,这是俺们班的新老师,俺班老师很漂亮,为什么东北的孩子说出的话却有一股山东口音呢?这是历史原因,全校皆如此。
她是我们全班同学东北话的启蒙老师,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,甚至是在批评教育我们的时候,她都说着一口标准的东北话。
记得在二年级的时候,一节语文课,课本上面画了很多家电,“从第一桌开始说你家有什么”,这似乎是一节基础版的口语表达课,第一个站起来的同学:“俺家有电视,俺家有……”,老师打断了他,“说我家有”,第二个同学:“我家有风扇,我家有电视,俺家没有电话,俺家……”,老师打断了他,“说我家有,没有的不用说。”第三个同学似乎有些紧张,站了起来,却没说话,“嗯?怎么了?”“老师,这图上的,俺家全都没有”。
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普通话。
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东北,我们是幸运的,我们也是不幸的,在家里犯了错,要挨揍,在学校犯了错同样要挨揍。
五年级的时候,她认识了我们的父母,并且成了亲密战友,从父母那里获得了体罚我们的权利,大多父母都会表达一个态度,“孩子要是不老实,随便揍”,4年的时间里,全班同学不分男女,几乎都被揍过。
在当时以及现在,没有一个同学记恨她,我们是幸运的,因为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。
多年以后,令我们引以为豪的是,我们当年学到了地道的东北脏话,
当有同学做题犯错的时候,“狗屁大咸菜”
当有同学课上别被动的回答问题而不知时,“扭扭捏捏,吭哧瘪肚”
三年级的时候,我们学校开设了英语课,新来的英语老师是个大鼻子女人,看起来有点像个外国人。这是一个全新的课程,至少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是这样的。我们从最基本的ABC学起,这东西太难了,我们不得不在单词边上标上汉语拼音,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对这门课程没有一丝兴趣。
在一节英语课上,大鼻子女人在黑板上写英语句子,课堂下边传了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,大鼻子回过头来,声音渐渐平息,转身继续写,下面又乱成了一锅粥。反复几次,最后大鼻子停止了书写,转过头来,用力的将半截粉笔甩在地上,粉笔在铺满红砖的地面上跳跃着,留下了几个白点。
她吸了吸她的大鼻子,全班安静了下来。你们二班都是些什么玩意,学习狗屁不是,又作又闹,这算是活跃吗?你们看看一班的同学们,你班老师是怎么教的你们?她嘴唇微微发抖,停顿了几分钟,课堂持续的安静了几分钟,她继续说道,每节课都这样,这课没法上了,言毕,摔门而去。黑板上留下了几个英语句子,最后一句没写完,I am a p,耀眼夺目。
几分钟后,门开了,进来的是班主任,她向我们了解了大致情况。这似乎很不合常理,她没有对我们进行批评和教育,而是拿起英语课本对我们说,这节课由我来给大家上。全班同学精神抖擞,教室里传出朗朗的阅读声,透过窗户,飘到操场上,飘到老师们的办公室里,飘向大街小巷,千家万户。
几个月后,大鼻子被辞退了。
在我们毕业几年后,班主任被调到了县里。
后来我们又步入了初中,高中,大学,我们越走越远,越走越高,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老师们,然而没有一个能像她这样,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我们,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。
许多年以后我和同学们聚在一起,时常回忆起小学时期的往事,总会有些感慨,当年通过体罚可以感受到老师的爱,现在体罚已被禁止,梦想着通过鲜花或是美酒得到老师的爱。
自我陶醉,痴人做梦。
原因&借口
刚刚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个问题,尽力去做一件事情,最后失败了,这个问题出现在失败以后。
寻找失败的原因
寻找失败的借口
这两句话,在表达同一件事,可给人的感觉是一正一反,一阴一阳。
原因:1.原来因为 2.造成某种结果或者引发某种事情的条件
借口:1.假托某种理由 2.假托的理由
寻找原因,分析总结经验教训,抽丝剥茧,争取“不贰过”。
寻找借口就是在逃避面对原因,可以这么理解,如果想要找一个合理的恰当的借口,必须要对原因有着充分的深刻的理解,否则借口很难站住脚,很容易被戳破。
换种说法,如果借口很容易被识破,这个借口就是脆弱的,不堪一击的。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有三个
1、对失败的原因理解不透彻,没有找到正确的原因
2、敷衍,敷衍自己,敷衍失败
3、欺骗,欺骗别人,甚至欺骗自己
甩锅就是找借口的一种情况,但是,把锅甩好,绝对是个技术活
睡前总结,个人观点,对错勿怪
最新评论
这小生活不错呀
不错,必须顶一下!
看着你还在坚持,很好
看来忙了也没时间更新博客了
NIce。学习了。。。。
网站不错!!!!
简洁实用,好文章!
不错,过来支持一下